IB中文其实并不简单,同学不仅要精通各种文学体裁还要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等,想知道如何才能学好IB中文吗?下面给大家讲讲IB中文A复习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够考到7分。
通读作品
对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背景以及作家的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精读作品
如果是小说,那么要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或文化背景,在学习翻译作品的时候是很重要的)上来梳理这部小说。一般来说,在按照不同的角度梳理完小说后,能够对这部小说的结构以及想要传达的内容和主题有一些自己的比较深刻的理解了。
如果是诗歌这样的文学体裁,特别是古诗词,那么精读的程度就要更深一层,从段到句,从句到字,比起小说、散文,诗歌更强调对细节的炼字、韵律美的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可以做一些自发的research,在知识网站上查找文学作品相关的论文,搜索比如“《活着》 环境”“《局外人》 存在主义”这样的内容,以从更专业的角度来了解一个作品。
课堂讨论
这是和精读作品同等重要的一个学习过程,因为课堂讨论、交流自己对作品的评论和想法的过程就是一个进行口头文学评述的过程。由于IB的所有考核内容,不论是外部考核的Paper 1、Paper 2还是内部考核的IOC(口头评述)或HL Essay,它们都是文学评述的一种,只不过评述的侧重点会有略微的不同罢了。因此,课堂讨论是一种很好的进行文学评述的锻炼方式,也是可以交流其他同学对文学作品的想法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导师和同学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比如文化、历史、宗教、哲学、伦理道德、文学性——来审视同一个作品。因此,学习一个文学作品能够给同学带来很多从不同的角度来对社会进行宏观性思考的机会。
二次精读
发现了更多的研究作品的角度之后再去重新深入作品,经常能够读到新的东西。二次精读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更为系统地梳理整部作品来开始做复习了。这里,拿小说的复习来举例。
首先,我会完善第一次精读作品时做的情节梳理、人物梳理等表格——添加重新读文学作品后认识到的新的重点。
接着,在经过了首次精读与课堂讨论,已经对小说最常用的文学惯用手法的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比如《活着》中的意象(死亡,羊,牛,太阳,雪等),《芙蓉镇》中对混合视角的利用。那么会对小说再进行文学惯用手法的梳理以及这些重点手法在小说中的体现。
最后,会把不同的小说对相同的文学惯用手法的运用方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分析不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而且对于写Paper 2时要进行的对比分析也是很好的准备工作。
有了以上系统性学习文学作品的方法的加持,在复习准备IB外部考核的Paper 1与Paper 2就会非常得心应手。在中文文学学习作品的前期,如果我已经把所有的文学作品必要的文学元素经过了非常全面的整理,那么我在后期复习P1和P2的时候基本上只用把目光投入到训练写文学评述论文的技巧和方法上了。
即使后期复习的过程中会对学习过文学作品的情节有一些遗忘,但根据梳理好的东西去重读文学作品会帮助我很快速地重拾记忆。
总体来说,中文A的学习注重考核学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分析,对比。学弟学妹们在复习期间,最好能不断训练自己以清晰、明确的语言,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思想观点,掌握正式表达和进行文学分析所需要的词汇。
以上就是IB中文A复习方法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按照以上的复习方法试试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您还有其他IB课程辅导需求的话,你也可以前来橡沐寻求精英辅导。赶紧点击【在线预约】报名吧!
点击IB中文文学A 真的不值得选吗、IB中文A语言文学书单《胭脂扣》的创作背景你知道吗查看更多IB中文A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