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B中文中有着大量的小说阅读,今天想来给大家讲的这篇文章是来自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同学们能不能读懂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期的IB中文《伤逝》小说赏析。
IB中文《伤逝》小说
《伤逝》着意表现子君和涓生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但又无法摆脱旧势力的重压,终于导致悲剧性的结局。
叙述方法汇总
倒叙
伤感基调开篇,涓生的忏悔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失去爱人的真挚男子
“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 “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 “寂静空虚”一词的重复,描绘心底感受,时间的流逝和爱人的不再归来,令人对涓生留下一个深情又令人同情的第一印象。
叙述同居经历,逐步揭示因“不能忍”而失去
想要“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黑暗的比喻刻画出其悔不当初,令人厌恶的对象。
前后基调充满悔恨忧郁,却带给人截然不同的体验。随着叙述的展开,而涓生的形象也从最初的情意绵绵的深情模样,逐渐转为抛舍旧情的人,再沦为子君之死的刽子手。
第一人称
情感的真挚、热烈;苦痛、纠结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 作者描写其语言和思想,描绘出其所信仰的价值观念,突出“新”“再造”对于涓生的重要性。
引起理解 - 内心世界
理性反思
然而若提出在感情之中,努力做出成长、开辟新道路,涓生却并没有做到。当作者以涓生的口吻称子君的目光“像个稚气的学员”,本意是想呈现涓生对子君的作为弱势者的无奈又同情之意。
爱情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子君死了,为涓生而死,虽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但更是子君把爱情当作人生终极目标的痴情女子的悲剧。尘世中的女子,一旦心中有爱,真的可以变得难以想象的勇敢与无畏,但一旦爱情飘逝时,也足以把一个用情至深的女子打击得一蹶不振,甚至如子君一样,以死作结。这就是世世代代女子的不幸。
爱情的消失本来没有错,错的是子君把爱情当作生命的全部。子君选择和涓生一起同居,在那个封建时代肯定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涓生作为男性是无法体会的。《伤逝》虽说是以忏悔的形式写的,但是,涓生并无过多的反省,“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岂但现在,那时的事后便已模糊,夜间回想,早已剩下了一些断片子;同居以后的一两个月,便连这些片断也化作无可追踪的梦影……”这应该算不上忏悔,假使子君没有死,这份感情是否还像小说中涓生所祈祷的那样会重来?是个未知数。
爱情不应该仅仅是激情的再现
激情是一时的,爱情应该是永恒的。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多半因激情而产生。文中记录“这是我们交际了半年,又谈起她在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亲,她默想了一会之后,分明的,坚决地,沉静的说了出来的话……而且说不出的狂喜……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这是子君在涓生激情的影响下说出的令涓生很震动的话。涓生后来“……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子君答应了涓生的求婚。
当激情过后,便是“……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的真的隔膜了。”涓生开始后悔,重负感与厌倦感缠着他,从暗暗不满,到公然给子君脸色看,再到逃避家并抱怨子君变得累赘,最后他残忍无情地说出“我老实说罢: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的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牵挂他的事了……”。生活的不如意,周围鄙视的眼光,已经在子君的心上刻下了一道伤痕,而涓生绝情的话,更是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直接把子君推向了地狱。
爱情是两情相悦,更是爱情观的契合。
涓生和子君不同的爱情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性格心态及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压迫和金钱困扰的冲击下,最终难免分离的悲剧结局。
涓生和子君初始虽然真诚热烈地相爱,但他们爱的内涵是不相同的。“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对涓生而言,爱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意义和色彩,爱是生活的一种点缀。所谓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在涓生看来,则是男女间交往分合来去的平等和自由,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下,掩盖着一种不愿负责任的自私、怯懦与虚伪,流露出一种特有的中国式大男子主义的心态。
但对子君而言,爱则是找一个爱人以托附终身,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在她看来仅是择偶权利的自主而非择偶行为的自由,这就是“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一令人振奋的宣言的实质。子君把爱视为生活的全部,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幸福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这种折射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老妇道观的爱情观念,使得她这样一个实践自由恋爱的新女性亦难免逃脱由尤物到累赘,最终被遗弃的悲剧命运。
结论
情感,本就是两人的事;而当一方做出了选择,另一方就成为了相对被动者。这一体验,无论在家庭、学校、职场、亲情爱情友情之中,都被一代代的人深刻而伤感地体验着。
涉及到的全球性问题
信念/信仰,价值观和教育:
在家庭关系中的权衡和取舍;
情感关系中的地位问题;
社会压力对家庭关系/情感关系的影响。
从IB体系录取成绩来看,37-38分的学员非常多,但是拿到G5录取的学员却主要汇聚在42-44分的分数段。而且很多美国大学的换分门槛至少是HL6分,这无疑给本来学习负担就重的IB学员多加了一重压力,如果你想帮助自己最大化节省时间,点拨学习思维,高效复习,点击预约试听【橡沐IB同步培训班】——
点击
怎么准备IB中文考试呢?先来分清IB中文考试与传统语文课的区别吧
IB中文考试难点都有哪些呢?同学们在平时又该怎么来学习IB中文呢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