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文学考试的赏析类题目就怕写着写着没词了,因此大家平时就需要注意积累经典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作者风格等内容。本文就来分享一下狄更斯《远大前程》的分析素材。
(点击查看ib中文考试如何准备?能列出“三要素结构”就胜利在望)
IB中文文学课程简介
“文学”侧重探索文学的各种表现形式,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域、题材文学作品的分析,形成自己对作品的“判断”
IB中文文学的SL和HL差异还真不是很大。尽管在学习作品数量上两者有一定差别,HL为13个,SL为9个,可一旦文学能力和素养形成,知识都能够相互贯通。甚至不考虑HL学员需要额外做的1200-1500词小作文,两者学习难度上的差异并不明显。
IB中文文学考试作品赏析素材积累
《远大前程》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生平
1812年2月7日生于英国的朴茨茅斯。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无力还债而被捕,关入债务人监狱。狄更斯不得不到一家生产鞋油的作坊去当童工,给黑鞋油瓶子盖封口,贴商标。他每天在潮湿、污秽的地下室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家庭破产,父亲入狱,他做童工,使他感到屈辱,认为是他不应遭受的有失体面的沉重打击,是他一生中的奇耻大辱。15岁时他从威灵顿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一家律师行工作,后来又转入报馆,20岁时成为一名新闻记者。狄更斯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学。
狄更斯后来成为一名《晨报》的国会记者,专门采访英国下议院的政策辩论,也时常环游英伦采访各种选举活动。他开始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并最终收集成《博兹特写集》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1837年,25的狄更斯出版长篇小说《匹克威客外传》,收到人民热捧。
1836年,24岁的狄更斯与其上司的女儿凯瑟琳结婚,但是由于性格和天资差异,婚姻并不美满,并于1858年开始长期分居。1858年开始,狄更斯为了家庭收入,开始长达10年的公开演讲,直至1870年7月9号过世。
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
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批判
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
对人性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归根结底,是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人性是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道德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对社会的批判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观察和评价的结果。
人道主义的成因:
1. 自身痛苦不幸的童年经历
2. 《圣经》思想的深刻影响
3. 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
4.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IB中文文学考试作品:《远大前程》主题思想
1)社会主题
A. 抱负以及追求个人发展成为这部小说的一个中心主题,也成为促使皮普发展的一个心理机制。抱负与自我追求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社会的和教育的。
这是代表了当时社会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新旧社会交替所产生的矛盾。
B. 狄更斯对维多利亚英国的社会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最可怜的罪犯马格威奇到贫穷的农民乔和比迪,从中产阶级庞布尔乔克到富有的哈维沙姆小姐。社会阶级是贯穿于整部小说的中心主题。
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是工业革命以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状况。狄更斯鄙视那些世袭的贵族,却尊重那些依靠劳动发家致富的人。
2)道德主题
A. 通过皮普个人对“远大前程”的追求并最终希望破灭的过程,来表现作者关于爱、忠诚和良心比财富和社会地位要更为重要的主题思想。皮普最终意识到财富和社会地位远不如爱、忠诚和人的内在价值的重要。通过乔、比迪和马格威奇的例子,皮普明白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与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爱和良知远比博学与崇高的社会地位更重要。
B. 犯罪、有罪与无罪这一主题在小说中主要是通过犯人和犯罪律师等人物来进行探索。
皮普开始害怕马格威奇是因为他是一个罪犯,皮普对于帮助过马格威奇而产生强烈的负罪感也是因为他害怕警察。在小说的最后,皮普发现了马格威奇高尚的内在品质,因而他就可以忽视马格威奇在司法层面上作为罪犯的身份,出于良心的驱使,他尽力帮助马格威奇逃离警察的追捕和法律的制裁。正是因为皮普学会了用良知去评价马格威奇内心的品质,所以他最后用内在的标准(有道德善良的好人)取代了外在的标准(罪犯身份)。
人物形象分析
从角色上来看,乔、比迪、马格威奇,是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乔是个普通的铁匠,他没有显赫的地位与家产,但他无私慷慨,有一颗博爱之心照顾皮普的一切,最后皮普欠债和生病时,乔不但没有恶待负心的皮普,天天陪着皮普养病,而且还清了债。一心一意的帮助皮普,使皮普躲过难关,让他生命得以重新打造。他的爱与善行改变了皮普。
马格威奇是法律上的罪犯,但是他是个人格高尚的人,对皮普的滴水之恩,他以自己所拥有的金钱涌泉相报,想要让皮普成为更好的人。而且他并不为自己有多少着想,为了见皮普,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英国。为了惩罚另外一个犯人,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
他们都体现了人道主义当中的爱和良善,不求回报的给予。
皮普和埃斯特拉,体现了人道主义对人弃恶从善的影响力量。
他们两个都是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变坏的人,但是因为有人道主义的存在,例如乔对皮普的支持,和社会中许多的经历和教训,最终得以重新向善。
这也体现了爱、良心和道德,远比财富和地位重要的人道主义。
还有哈维沙姆小姐,她原来的性格扭曲,一心使用疯狂报复伤害别人,也伤害到了自己,但最终因为皮普常常给予的关心,使她报复的快感变成事后的悔恨,在生命的最后,对她所犯下的罪孽进行了忏悔。
就是说人道主义的爱和良善能够影响人们,使得他们最终得以改变,成为更好的人。
艺术特色
1)主旨双重性:
A. 结构的繁复与均衡。他的作品情节包含复杂的巧合、错综的人物关系和富有的戏剧性。在情节发展中,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都有机地融合起来。
B.《远大前程》也许是狄更斯作品中戏剧性对称表现最突出的一部。一种双重结构贯穿小说的始末。从小说的开场到结尾,几乎每一个元素都在小说的其他方面有所折射和回应。
这种双重要素的模式虽说并没有给小说主题带来实质意义,但是,正如天气和行为的关系一样,它使我们明白在皮普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的。戏剧性的对称贯穿狄更斯所有的作品,是他小说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与非人的比较:
叙述者用无生命的物体意象来描述人物的外表,尤其是次要人物或者是叙述者不熟悉的角色。比如说,乔太太看起来似乎是用磨碎的肉豆蔻来擦洗自己的脸,而威密克先生那难以捉摸的外表总是被比做一个信箱。使用这样的表述模式可能会让人觉得叙述者对人物毫无同情之心,或者暗示出人物在生活压力下更像一个物而不是人。后一种解释表明了一般意义上的这种表述模式属于社会批评的范畴,暗示了社会等级制度制度会使一部分人丧失人性。
3)象征意象的运用:
萨蒂斯庄园——宏伟的哥特式气氛,这里的很多事物象征着皮普对上层阶级的浪漫妄想和小说的其他很多主题。
沼泽地上空的雾——作者多次运用这一背景来象征危险和动荡。
本特利·德拉麦尔——本特利·德拉麦尔却与皮普形成重要的对照。在皮普心里,社会道德观念是与通过教育进入上流社会紧密相连的,因而两者互相依存。作为上层社会的一员,本特利·德拉麦尔既粗俗又残忍。他的例子向皮普证明社会地位的提升与个人的才智和道德没有必然的联系。
4)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
浪漫主义倾向的体现:
A. “回归自然”、倡导纯朴、率真
在《远大前程》里,狄更斯就表达了“回归自然”的想法。他不仅赞美乡村自然、干净、美丽的景色,同时也塑造出两个真正的正面理想人物,最后也让他的主要人物返回到纯朴的自然天性之中。
回归自然的过程象征着寻找一种精神家园,寻找一种纯朴的美,而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B. 塑造儿童形象、描写其精神的成长过程
在英国文学中,是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开始了塑造天真无邪、遭受苦难的孤儿形象的传统。
英国狄更斯研究专家罗伯特·纽萨姆写道:“狄更斯是第一个重要的将浪漫主义者的儿童观念引入小说中心地位的人”。
首先,它再现了人物儿童时代的思想和情感,呈现给我们一个比较丰满的儿童形象。其次,皮普作为儿童时期形象其展现是通过一个作为成年人的叙述者(第一人称)实现的。整个小说确实是建立在对童年成长的回忆基础之上。
现实主义的体现:
狄更斯通过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来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时常以现实生活为写作题材。
狄更斯也深一层地对平民和贵族的生活做了比较,例如皮普和埃斯特拉,并藉由皮普的行为来呈现平民对财富和身份地位的妄想和欲望。
IB中文文学考试作品《远大前程》赏析素材就分享到这里。碰到其他作品时,大家也可以参考以上角度来分析。如果IB中文与众不同的课程设计让你感觉学起来有点迷茫,可以点击预约试听【IB同步培训班】——
开设10+IB科目培训与IA、EE、TOK专项论文辅导
国际课程辅导团队+助教+个人顾问多对一教学模式
帮助学员了解IB考试形式、题型、考点
并使用相应策略解决问题
适合IBDP1-有预习、同步辅导、冲刺需求的同学
现在报名还能领取橡沐教学天团线上1V1测评,私人定制学习方案哟。
更多IB中文文学考试复习攻略点击
如何复习IB中文A语言和文学?paper1&paper2高分指南来了
2021年IB TOK论文放题,哪道最好拿A?橡沐独家解析来了
【文末福利】
扫码添加小唯,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
集齐10个赞,
她就会给你发50篇TOK范文大礼包
↑ 小唯 你的专属留学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