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大家介绍是来自LSE学姐的申请故事,她曾经2次申请lse都成功拿到了,同学们想知道LSE本科申请的建议都有哪些吗?赶紧来看看学姐是怎么说的吗?
△ Lisa学姐的
嗨,大家好!我是Lisa学姐~非常开心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和大家分享这段难忘的申请历程~
△ 面试完在迪士尼游玩的Lisa学姐
申请成绩:预估A*A*A
◆ 经济和地理 A*、数学 A;IGCSE 5A* 3A
◆ 2020年冬季系列考试中国地理第一名
◆ 雅思写作7.5、口语7、阅读8.5、听力7.5
申请专业:
第一次:牛津、LSE的法律专业
第二次:剑桥的土地经济、LSE的环境与发展
竞赛:
◆ WSC: 世界学者杯是一个包含写作、辩论和国际课程知识的学术比赛,每年有来自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0名参赛选手。在国际学校就读期间,曾四次参加此竞赛,也晋级到了在耶鲁大学的总决赛(Tournament of Champion),写作和辩论均取得过银牌和金牌,还有在耶鲁大学的总决赛中担当国际学校组辩论裁判
◆ MUN: 在国际学校就读期间,共参加五次模拟联合国比赛,其中四次作为代表,最后一次作为人权理事会(Human Rights Council)的主席。
为什么参加WSC、MUN竞赛呢
看到你之前有多次参加WSC、MUN,这两项比赛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从早期开始就萌生学习法律的想法,在和家人去澳洲旅行的途中,偶然一次参观悉尼大学的时候,觉得他们法学院的建筑非常现代化,而且他们的法学院在全球排名很高。
从此之后就有了想学法律的念头,后来去看那些案件和法律文献,越发陷入了法律的世界,所以去到国际学校之后,选社团就很注重学术类的社团,尤其是偏文科的。
WSC——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是很了解这个活动,最初是被主办方送的alpaca玩具吸引了,坚持到最后也是因为看到自己一次次的进步,从一开始没什么名次,到写作和辩论取得金牌。
△ 2019年3月参加WSC拿到的奖牌
MUN是我从早期就知道的活动,但一直没机会参加,去了国际学校看到这个社团就立马报名了。第一次去的时候,大概是英语水平还有限吧,两天的会议我就发言了两次,别的时候都感觉在听天书,那次差点放弃了,因为觉得太难了!后来是因为对联合国的热情才坚持了下来。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十二年级时在深圳参加的一次会议。我被分到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那次我代表的是一个小国家伊拉克。当时,针对叙利亚战争和缅甸罗兴亚族的难民问题,充分讨论后我们提出了有建设性、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我原以为,大国会同情或是让着小国而考虑我们的提议,没想到五大常任国因为自己的利益提出一票否决,这也高度还原了现实世界的残酷政治现象。这让我深深感到震撼的同时,也暗自发愿:将来有机会要进入联合国工作,为这些弱势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整个申请季中,你觉得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压力最大的时候就是从决定重申到拿到最终录取结果这段时间吧~因为reapply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疫情使今年的申请变得更加“玄学”。对于重申到底可以收获怎样的学校,说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是没底的。
△ 第一次参加牛津夏校与小熊的合照
最难受的时候应该是知道自己申请剑桥失败的那一刻,突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与否定,觉得自己好像也没什么实力。所以当时整个人很迷茫,不知道前路在哪...在家人与朋友的鼓励下,也好在LSE一直在远处默默地守候着我,我想这也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吧~
其次,我觉得第一年申请能被LSE的法律专业录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LNAT考得很好。毕竟mcq是42的满分,我拿到了31,就连牛津法律专业的holders的平均分也只有30。
第一次申请LSE时,你有什么遗憾的事吗?
从早期开始,我对法律就情有独钟,一心想要学习法律。因此,参加过的夏校也好,看过的书、参加过的活动也罢,都是和法律相关的。在国际体系12年级的那年summer vacation,我参加了华威的夏校,但由于没有纯法律专业,我就申请学习社会科学。其中,华威有一个很独特的国际课程PPL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law)。
在华威夏校期间,有次,教授问我们:“杀人未遂到底应该怎么判?”自那节课后我逐渐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以及之后想做什么?发现自己并不想单纯地当个律师,更喜欢的是思考那些法律的运用。比如说气候变暖等我们经常谈论的环境问题,虽然有国际环境法存在,但依然没有被很好的解决。这是为什么呢?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申的专业是什么,但当时临近开学季,再换专业也来不及了。因此,在第一年申请时迫不得已还是选择了LSE的法律专业。
△ 2017年11月在耶鲁大学参加WSC总决赛
但是考虑一个专业要学习好多年,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会比较痛苦,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重申。
说到这儿,我想对学弟学妹说的是,最好能尽早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去准备。如果还不清楚,就多去尝试不同的东西,不断试错和排除。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害怕,只要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终会遇见曙光~
LSE本科申请的建议
选专业
我是从2020年3月开始决定重申的,距离剑桥大学申请递交截止不到六个月。当时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想申请剑桥的土地经济专业,其他学校的专业都没确定下来,而土地经济全英国只有剑桥有,但我又不太喜欢数学,所以一直很纠结。
最后找到了LSE的环境与发展,一看到官方的专业介绍我就深深爱上了它。同时,我一直很想去国际组织工作,比如联合国,而这个专业完全戳中我内心,成为我心中的最佳专业之选,所以就果断申请了!
△ 2019年12月参观会议教室
因此,如果发现不是自己的喜欢的专业,就要及时止损,再次申请也未尝不可,但同时也要考虑其中的风险,最好还是给自己留足探索某一专业的时间。
文书
当我准备文书的时候,这两所学校不同专业间的共同点,发现LSE的课程内容其实是被包含进了剑桥土地经济,于是文书就从两个专业的交叉之处入手。在下笔文书之前,我一边准备学校的Alevel考试,一边啃Reading List上面的书籍。
好在,疫情期间的网课给了我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所以summer vacation的时候我把两个学校reading list上面大部分的书都看完了。另外我也找了一些课外书来帮助自己巩固知识点。
同时,Alevel地理的很多知识在这里都可以起到帮助,MUN的会议有时候也会提及相关话题,加上自己平时对这些内容就很关注,所以换专业也不算特别困难~虽然会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这些专业理解得太过肤浅hahaha...
看完书,summer vacation就跟着朋友和家人,一边旅行一边写文书了,在九月底完成终稿。其实,第一次写法律的文书,没什么经验,整整改了十几个draft。第二次动笔前,我还特地去看了一眼上次的终稿,从中摸索、探究LSE比较偏爱的文书风格,因此写起来比去年轻松多了!
关于文书方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不管你写了什么点,一定要带入自己的思考,让招生官看到你的所思所想,也可以叫做分析与评论(analysis and evaluation)吧,这样的文书才能打动招生官。
第二, 一定要展现自己的独特性,比如我今年申请了环境相关的专业,我利用了自己之前在律所实习时遇到的一个非法案例,加上自己的分析,把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变成相关的,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第三,留好充足的时间修改文书,做好写十几个草稿的心理准备。
△ 在牛津的夏校参加的创意比赛获得小组第一
如果LSE大学有您感兴趣的专业,你可以提前规划,毕竟有准备才能打胜仗,才能最大化的进阶自己申请成功率。最近也有很多国际竞赛哦,如果参加的可以点击【预约试听】了解更多哦!
点击
LSE大学世界排名怎么样?这些排名全球TOP10的专业你敢申请吗?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