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觉得AP化学知识点——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不太好理解,那下文就和大家一起重头梳理下概念,与课堂内容互为补充。
AP化学考试特点
AP化学着重考查你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所以理论在整套题所占比例很大,考的不仅仅是你知道这个点,关键是你知道它如何运用。
AP化学考试总时长为3小时15分钟,其中包括60道单选题和7道简答题,两部分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各为50%。
AP化学的简答题有2种类型,三个长的,包含多个小问的题;还有四个是短的单个或多个小问的题。每个短问题大约需要10分钟,每个较长的问题大约需要花费16分钟。
AP化学知识点: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2.实质:一种电性的吸引力.
3.影响因素: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都有影响.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4.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分子和分子之间.
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和原子之间的一种强烈的作用力,它是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但对处于一定聚集状态的物质而言,单凭化学键,还不足以说明它的整体性质,分子和分子之间还存在较弱的作用力。物质熔化或汽化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气体凝结成液体和固体也是靠这种作用力。
除此以外,分子间的作用力还是影响物质的汽化热、熔化热、溶解黏度等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间作用力(就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约为十几至几十千焦,比化学键小很多。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三个部分: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其中色散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小,一般说来,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分子间距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物质熔化或汽化所克服的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所以物质的溶沸点升高。
AP化学知识点:氢键
1.概念:氢键是指与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主要指N、O、F)相结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非金属性极强的原子间所产生的引力而形成的.必须是含氢化合物,否则就谈不上氢键。
2.实质:氢键不是化学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但比普通分子间作用力要强得多.
3.存在:水.冰.氨.无机酸.醇等物质能形成氢键.
4.分类: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5.影响: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都有影响.
6.表示法:用"X—H…Y"表示,且三原子要在一条直线上.X、Y与H构成分子。(中学只讨论F、O、N)。X代表与氢原子成键(构成分子)的非金属原子,Y为与氢原子形成氢键的另一分子中或本分子中的非金属原子,X与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下图中用“…”来表示氢键。
7.氢键的性质:
①H原子只能与一个相邻分子的吸引电子能力很强的原子形成一个氢键(饱和性)
②在X—H…Y中,三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键最强(方向性)
③氢键的能量在40多KJ/mol以下,比共价键小得多,比范德华力稍大。是分子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作用力,不是化学键。
氢原子与吸引电子能力很强(或电负性很大)、原子半径很小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化合时,由于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离氢原子,而偏向另一个原子,致使氢原子几乎裸露出来,被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吸引,形成氢键。如H2O、NH3、HF等都含有氢键。由于氢键的存在,使H2O、NH3、HF等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因此熔沸点较高。
希望以上概念梳理可以帮大家更透彻地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相关AP化学知识点。今年的AP考试,特别是线上,每个科目都出现了新题型, 热门科目的难度都有所提升,如果真的确定要参加明年的考试,那么一定要趁早做规划,把握好复习节奏。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点击预约试听【AP复习冲刺班】——
橡沐AP天团+助教+个人顾问多对一教学 ,
根据学员特点定制分段式学术辅导,
花费大量时间精细化打磨每个模块,
课前、课中、课后多次评测,
助力打磨考试状态。
橡沐AP教学组(部分)
更多AP复习攻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