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都知道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都会提交申请信,那么美本申请推荐信怎么写呢?同学们可千万别在瞎夸学校了。以下是一些推荐信的常用问题解答。
我需要几封推荐信
通常来说,学校官方要求都是2-3封推荐信,不过不同学校、甚至不同专业对于推荐信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大家一定要登录学校官网仔细查看。
例如:
▼ 哥大的官网上标明了推荐信需要由教你的导师来出具,而且如果你申请的是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有一名教授数学/科国际课程目的导师提供推荐信。
▼ 康奈尔明确的把3封推荐信的具体要求分开列出——1封来自Counselor,另外2封是导师评价。
▶ 我的推荐信应该找谁来写
“学校的教授导师那么多,教过我的、我参与过其领导的项目、课题的也不少,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位导师,请他帮助我出具推荐信呢?”
这个问题是很多同学遇到的困惑,也是不少人“踩雷”的地方。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个误区——推荐信一定要找大牛来写,越牛越好?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两封内容相同的推荐信分别是由普通导师和在领域内有所建树的教授来出具的,那么教授的这一封会相对更有说服力,也更能给招生官留下印象。
但如果两份推荐信——一封来自非常了解你,写的很详实具体,又情真意切;另一封虽然来自业界大牛,但却泛泛而谈,空洞无趣,那就算这个教授再出名,对你的申请也没有太大的益处。所以,很多学校在官网直接说明,要找一位对你了解、和你熟悉的导师来写推荐信。
▲ 芝加哥大学对于导师评价这项材料的说明中明确的表示——请向一位对你非常了解,并且可以详细的描绘你在课堂、学术兴趣和班级互动中积极表现的导师申请推荐信。这个导师也许没有给你最高的分数,但是他必须是最了解你的那一位。
▲ MIT也有说明,希望大家找一位“不仅仅只把你当做考试成绩好的学员”的导师,他们从多年的招生经验中发现“最好的推荐信”往往来自熟悉申请者作为“学员”和“个体”双重身份的导师。
当然了,因为基本上高校都要求2-3封推荐信,所以大家可以进行一些“排兵布阵”,例如:
1位Counselor + 1位国际课程导师 + 1位(了解你的)大牛教授
这样的组合也会让你的推荐信更全方位的体现你的个人形象。
推荐信的内容应该怎么写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推荐信的内容不能过于空泛,更不能写成一封“彩虹屁发射机”,通篇都是溢美之词。那么,什么样的推荐信才能称得上是一封好的推荐信呢? ① 用事实说话!
毋庸置疑,推荐信肯定是要夸你的,但是怎样才能夸得自然又打动人呢?——那就是在夸赞中加上“细节”。例如,如果想要突出你在这门课上表现优秀,可以加上具体的事例,比如某一次精彩的回答问题,或者是某一次别出心裁的课堂项目……
不过,说到这个就要提醒一下大家:如果导师真的特别了解你,这些细节都能直接记起来,那当然是非常好的;但导师们每天要接触很多学员,难免会有些记忆模糊,在邀请导师帮你写推荐信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对这些“精彩瞬间”进行回顾,唤醒导师的记忆。
② 贵精不贵多!
有些同学会觉得,如果一封推荐信洋洋洒洒好几页,就显得自己格外优秀。但实际上,推荐信和我们的文书一样,属于一项“time consuming”的材料,招生官不可能非常仔细的读完篇幅很长的文章。
所以,结构清晰、言简意赅、重点明确就非常重要。像第①点中提到的具体案例,同类型的就只需要列举一个,基本上推荐信的篇幅还是控制在一页左右会比较合适。
③ 不仅仅列举课堂的成就!
正如MIT官网列出的那样,一封优秀的推荐信应该不仅仅描写你作为一个学员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而是包含你作为一个“人”的形象。
例如,课堂以外的你为了自己的兴趣有哪些探索?
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又即将为之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除了学习这门课的知识以外,你的其他能力有什么样的体现?
……
这些对于推荐人的要求就更高了,这位导师/教授应该真的了解你,并且见证了你的成长。
同学们注意哦,不同的目标对应着不同的申请策略,同学们最好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申请策略哦,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美本申请的信息,赶紧点击这里,橡沐的教学天团给你更多信息。
点击
查看。